9个多月,从大学生变成柳梦梅

时间:2025-05-12 来源:新华网
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之所以能够生存到现在

就是因为我们把传统守得很好”

2004年
作家白先勇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
共同打造的青春版《牡丹亭》
20多年来演出500多场
无数年轻人被“圈粉”
被誉为“一出戏普及了一个剧种”

图片
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剧照 胡文硕 摄

2024年
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
东南大学“青春版昆剧《牡丹亭》
青年表演人才培训”项目启动
历经9个多月的精研打磨
2025年4月26日
由白先勇担任艺术总监
校园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在南京首演
由全国29所高校选拔的50位学生
担当演员与乐队成员
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2岁
80%是“00后”
“最古老+最青春”的组合
让年轻人在演绎中领会昆曲魅力
增强文化自信
为昆曲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
不断注入生机活力

图片
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剧照 胡文硕 摄

“一个人很认真地从事一门艺术
那是最美的一刻”

50位学子大多不是科班出身
从去年夏天起
他们就利用周末与假期
在苏州昆剧院学习、排练
在青春版《牡丹亭》主创人员
一对一悉心指导下
一招一式慢慢磨成

图片
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剧照 胡文硕 摄

“《牡丹亭》最重要是‘情’
这个‘情’字首先是美”

在校园版《牡丹亭》的剧本创作上
延续了“情”的主题
“梦中情”“人鬼情”“人间情”
这个戏很美,先从美然后到“情”
美,包括
音乐、服装、舞蹈、唱词唱腔
美先抓住观众
然后他们就会感受到里面的“情”

图片

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剧照 胡文硕 摄

“昆曲要靠大家一起来保护
一起来发扬”

二三十年前有人预言昆曲会消亡
没想到翻转过来
最青春的,就是昆曲

白先勇呼吁高校开设昆曲课程
增加传统文化课程
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
中国人要拿一样东西出来
就要在文化上面能“突”出来

图片
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剧照 胡文硕 摄

“我由衷地希望,这个版本的《牡丹亭》
在未来能够去向更远的地方”

来源 新华网

初审 赵东卓

复审 杨松海

终审 李国辉